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数据
焦点报道:走入雪域桃花源 “从前总在桃树下走,没想到桃林还值得抬头看看”
来源:凤凰卫视     时间:2023-06-18 10:08:12

在本月的《近观中国》节目中,拉脱维亚籍观察员安泽走访了西藏寄宿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,零距离接触了宗教人士的生活,见识了工布文化的传承...

在安泽行程的最后,她来到林芝周边一个有名的桃花村——嘎拉村,来这里看一看藏区村民的生活如何。


(资料图片)

安泽首先来到了村民达瓦次旦的家,她注意到了达瓦次旦的家里放了一个巨大的锅,达瓦次旦告诉安泽,这口锅可不简单,是他的传家之宝。

达瓦次旦:以前小的时候都是需要存水的,因为那时候我们没有自来水,要从山上把水背下来,然后放到这个锅里面储存,取水要跑几趟,一次最多是要提个20斤这样子。

对于大多数藏民来说,最主流的生活方式就是一家人住在一起。

达瓦次旦平时也和母亲住在一起,她的母亲对儿子小时候的生活和当时家里的样子还记忆犹新。

达瓦次旦母亲 旺姆:在我年轻的时候,也没有煤气,也没有自来水,也没有灯,都是用油松照亮的,那时候耕地都没有拖拉机或者别的机动车,都是要靠双手。

沿着桃花节景区的主栈道一直往上走,就可以看到嘎拉村的全貌。“嘎啦“两个字的含义就是“白色岩石下的一个小村庄”。

嘎拉村以前是在山坡上,只有3、5户人家,1969年的时候村子搬到了山下交通更便利的位置,如今这里已经有33户村民。

嘎拉村村长叫尼玛多吉,他的爷爷、妈妈和他本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嘎拉村人,用他的话说,从前他们都是在桃树底下走,没有想过头顶的这片桃林,还值得抬头看看。

在嘎拉村的桃花林变成景区之前,尼玛多吉家过日子的方法和现在也是很不一样,爸爸要到山上看牛,妈妈和爷爷奶奶去种地。

尼玛多吉还记得桃子熟了的时候,妈妈会背着包去巴宜市区卖桃子。

十几年前村里的步道不像是现在新修的石板路,到处都是猪粪、牛粪、马粪,每逢一下雨,都是很难闻的味道。

因为要赶路,尼玛多吉的母亲会拿着早上烙的饼子边走边吃,到了城市一筐桃子那时候也只能卖个7、8块钱,最多也就是12块钱。

尼玛多吉:那时候,在城市里面吃饭得掏钱,妈妈都舍不得,还是把自己的包包里面的(饼)拿出来,把饼子吃一下。

1990年代初,随着一些有眼光的内地散客的到来,嘎拉村的村班子和援藏干部有了在村子发展旅游的新思路。

从2002年起,一届届桃花节的顺利举办为嘎拉村逐渐打响了知名度,连同带动村集体增收,村民收获分红。2021年,户均分红已经将近10万余元。

今年林芝桃花节已经举办到第二十届了,虽然安泽来到林芝的时候已经接近桃花节的尾声,但游客依然很多。

村长尼玛多吉告诉安泽,除了分红,景区里的摊位也可以出租给村民,获得二次收入。

对于未来的规划,村长尼玛多吉也有自己的计划…

尼玛多吉:以后我们现在还是往旅游方面继续发展,山上都要种一些桃树,在这个山坡之间也许搭个玻璃栈道什么的,我知道那个投入是很大的,做不做还得靠我们群众,我们都要商量,如果这计划实现的话,我会感到很满足了。

在这个雪域“桃花源”里还有什么样动人的故事?刚毕业的大学生又在村里进行着怎样有趣的创业?请收看本周《近观中国——探访西藏“桃花源”》。

编辑:yii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相关阅读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