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数据
坏消息!新一轮大雨、暴雨中心范围已确定,明天4~6号天气预报
来源:互联网     时间:2023-08-05 01:59:09

中国气象局发布了明天4~6号的天气预报,预计全国大部地区将有降水,其中华北、东北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、江南、华南等地有大雨到暴雨,局部有大暴雨。

这是继7月底的强降雨过程后,新一轮的大范围强降雨过程,将给多地带来洪涝、山洪、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风险,需提前做好防范准备。

本文将从事件背景、事件发生的过程细节、类似事件的参考对比、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总结、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和附加效应等方面,为您全面解读这场强降雨过程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今年夏季,我国多地遭遇了罕见的强降雨过程,导致了严重的洪涝灾害,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
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,今年7月份,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17.5毫米,比常年同期(1971-2000年)偏多15.2%,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。其中,河南省平均降水量为449.3毫米,比常年同期偏多97.8%,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。

河南省郑州市更是遭遇了罕见的极端强降雨事件,7月20日当天累计降水量达到617.1毫米,超过了郑州市一年的平均降水量(640.8毫米),创下了郑州市有气象记录以来(1951年)单日最高降水量纪录。这场强降雨造成了郑州市多处内涝、断电、交通中断等严重影响,截至7月31日18时,郑州市因洪涝灾害死亡71人,失踪5人。

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明天4~6号的天气预报12,受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,预计4日08时至6日08时,全国大部地区将有降水。

其中华北中南部、东北地区中南部、黄淮西部和南部、江淮西部和北部、江汉西部和北部、江南西部和北部、华南西部和北部等地有大雨到暴雨(50~100毫米),局部有大暴雨(100~200毫米)。

另外,内蒙古东北部、东北地区东北部和西南部沿海、黄淮东部和北部、江淮东部和南部、江汉东部和南部、江南东部和南部、华南东部和南部、西南地区东部和南部、西藏东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(25~50毫米),局部有暴雨(50~100毫米)。

降水过程中,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(最大小时降水量20~40毫米,局地可达60毫米以上)、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

除了降水,受高温天气影响,新疆北部、内蒙古中西部、甘肃中西部、宁夏、陕西中部、山西中南部、河北中南部、山东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达到35~37℃,局地可达38~40℃。

这是继7月底的强降雨过程后,新一轮的大范围强降雨过程。与上一轮相比,这一轮的强降雨范围更广,强度更大,持续时间更长。

上一轮强降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26日至29日,受低涡和切变线共同影响,华北中南部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、江南等地有大雨到暴雨,局地有大暴雨。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、河南省开封市等地出现了极端强降雨事件,单日最大降水量分别达到了302.5毫米和281.2毫米。

这一轮强降雨过程将从8月4日开始,持续至8月6日,受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,全国大部地区将有降水,其中华北、东北、黄淮、江淮、江汉、江南、华南等地有大雨到暴雨,局部有大暴雨。预计这一轮强降雨过程的累计降水量将超过上一轮。

从目前的天气预报来看,这一轮强降雨过程将给多地带来洪涝、山洪、地质灾害等气象灾害风险,需提前做好防范准备。

多数网友对这一轮强降雨过程表示担忧和关注,呼吁各地政府和群众加强防范措施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也有网友表示希望这场雨能够缓解全国多地的干旱问题,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利好。

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,这一轮强降雨过程也反映了我国夏季降水的不均衡性和极端性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我国夏季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变化较大,导致了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出现了明显的异常特征。因此,我们需要加强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,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和应对能力。

这一轮强降雨过程将对多个方面产生影响和附加效应。首先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,强降雨可能引发洪涝、山洪、地质灾害等灾害,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。因此,各地政府和群众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采取防范措施,做好应急救援准备,尽量减少灾害损失。

其次是对交通运输的影响,强降雨可能导致道路积水、塌方、滑坡等交通事故,影响公路、铁路、航空等交通运输的正常运行,给出行人员带来不便和风险。因此,各地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巡查和维护,及时发布交通信息和提示,引导出行人员合理安排出行计划,避免进入危险区域。

再次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,强降雨可能导致农田水浸、作物倒伏、病虫害发生等农业灾害,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,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。因此,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服务,及时组织抗灾救灾工作,帮助农民恢复生产,保障粮食安全。

最后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,强降雨可能导致水土流失、水质污染、城市内涝等生态环境问题,影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,给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威胁。因此,各地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,及时处理污水排放和垃圾清理问题,加强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和维护,提高城市防涝能力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相关阅读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