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佛教在心理学上研究集大成者,当属大乘唯识宗,所以这里所引用的佛教心理学的内容,实际上是以唯识论为基础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、在唯识论中有“八识”之说,其中前五识属于感觉系统(眼、耳、舌、鼻、身),后三识属于高级心理系统,分别是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
3、这里的意识系统与精神分析学中的意识基本是属于同一概念,即人自身可以认识到的心理活动。
4、而阿赖耶识有类似于无意识之处,但也有许多差别,对照上文列出的无意识的五个特点,可以辨析阿赖耶识的特点: (1)与无意识相同,阿赖耶识是最深层次的“识”。
5、佛教又称阿赖耶识为“本识”或“藏识”,其余七识为“转识”,意为阿赖耶识是其他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与先决条件。
6、佛教是典型的唯心论者,而这个唯心论深究到底,是以阿赖耶识为基本(这里仍然是指唯识论者的观点,其他教派观点有所差异),正因为如此,阿赖耶识不仅是人的精神的基础,而且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础,因为物质世界也只不过是阿赖耶识的外现,所以有“一切唯心,万法唯识”之说,这里的“识”,指的就是阿赖耶识,这一方面的内容,本文不详究。
7、 (2)阿赖耶识在包含人所有的记忆这个特点上,与无意识有相似之处,但阿赖耶识所包含的,不仅仅是人的记忆。
8、阿赖耶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“藏”,也就是贮藏的功能,这里阿赖耶识所贮藏的不仅是记忆,而且是事情本身,这里称为“种子”,这个种子包含有过去所作所为的“果”,同时也包含未来的“因”,种子不是固定不变的记忆,而是贯穿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一种动态的因果集合,同样,种子并不完全是心理上的因果,物质存在其实也是种子所转化的表相。
9、与无意识另一个不同是,无意识理论中,人只是在无意识中包含生命以来的所有记忆,而阿赖耶识中的种子,则不仅是此生,还包括过去诸世,都未尝散失。
10、为说明这个问题,我举个例子,比如说人的语言功能,出生于中国而能听懂汉语;出生于英国而能听懂英语;若自小与动物同群,即可以听懂兽语;这些本能从何而来?以佛教观之,这些种子(语言)均包含在阿赖耶识中。
11、 (3)无意识多数情况下,并不被人所认知,这点也适用于阿赖耶识。
12、精神分析学说们对无意识的研究,主要针对梦境的分析、催眠术引导、对笔误口误等现象的分析,这些手段,总而言之,是间接的手段。
13、而佛教的阿赖耶识,固然也为常人所不能了知,但对于修行深的人而言,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洞察阿赖耶识的秘密,这个方法就是修禅入定,照观内心,从中阿赖耶识的种种境象,便一一出现,甚至是前世的种种因果,这种由入定而认识阿赖耶识,是一种直接的心理体验。
14、一些高僧大德,能够在入定中知道自己的前生,甚到对未来也有预知能力,比如在现今的西藏的一些上师,其在这方面的超常能力常令人瞠目结舌。
15、 (4)无意识中包含有人类本能的原始驱动力,弗洛依德将人类的本能驱动力很大程度上归结到性方面,这种观念遭到后来阿德勒、荣格等人的强烈反对。
16、在佛教唯识论中,人类固然存在有各种各样的欲望,但这都不是人生发展变化的主要驱动力,人生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“业力”。
17、业力的含义,颇为复杂,以沈行如所著《般若与业力》一书,搜罗佛经关于“业”之阐述,共有12方面的含义。
18、但业力的核心思想是因果现象,比始,以前所造的业(略相当于人之所有行为,包括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所说等,若于宇宙万物说业力,则是万物之所有变化),其将影响作用到现在,而且是非常强的能量。
19、如果说以前的业是因,则现在的报应是果,而现在的果,又成为影响未来的因,这种因果持继不断,正是业力的表现。
20、 (5)无意识与意识间有一层缓冲带,称前意识,同理,在阿赖耶识与意识之间,也存在另一个意识,称为末那识。
21、但是末那识与前意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。
22、以唯识论者看来,阿赖耶识实际上不属于个体,因为阿赖耶识包罗万象,不仅是思想的源泉、业力的处所,甚至是山河大地的产生者,而个人在这里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?从精神分析学来看,无意识是属于个体的,但佛教中的阿赖耶识则不属于个体,个体只是阿赖耶识流中的短暂的一段,尤如大海中涌起的一朵浪花而已,浪花在一瞬间便回归于海水,代之而起的另一朵浪花。
23、人作为个体也是一样,只是转瞬即逝的浪花,回归到阿赖耶识中。
24、但人却拒绝这种短暂的飘逝,认为阿赖耶识是属于自己,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,就是末那识。
25、在人的意识中(第六识),也有自我意识,比如别人骂了我,我就勃然大怒,这就是自我意识的表现。
26、但末那识不同于此,末那识产生的最基本原因在于个体自身所认识到的与外界的差异,把自我与外物分别对待;末那识中自我的观念无时无刻不存在着,比如说入睡后,人的意识(思维)基本上停止,如果没有做梦,可以认为意识(第六识)已经停止活动,但末那识与第六识的最大差别是,即使入睡后,末那识仍旧连绵不断地存在着,即末那识对“自我”的执着是与时间共存的,个体不消亡,末那识就始终存在并运作着。
27、 以上列出了阿赖耶识与无意识之间共同点及其区别,虽然两者有相通之处,但实际意义相差甚远。
28、无意识基本上是以科学,尤其是精神病理学为依据,并有着临床实践的一门严谨的理论,即使在某些方面也不乏主观臆断。
29、而阿赖耶识更多是在于哲学意义上,或者说佛学意义上,其超越心理学的范畴,实际上已经成为宇宙之本体,或佛学所说的“真如”,这个特征使得要从心理学上把握阿赖耶识变得复杂而不清晰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上一篇:数轴实心点和空心点_数轴
下一篇:最后一页
广告
X 关闭
广告
X 关闭
指数型基金怎么买?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有什么区别?
2023-04-27指数型基金指的是什么基金?指数型基金的选择标准是什么?
2023-04-27基金购买日确认日是多久?基金价格是按购买日还是确认日?
2023-04-27已知价原则是什么基金?已知价计算法是什么意思?
2023-04-27基金申购采取什么原则?为什么基金交易中采用未知价原则?
2023-04-27公司必须有资本公积吗?公积金转增股本后股价要除权吗?
2023-04-24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触发反稀释吗?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对股票有啥影响?
2023-04-24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是利好吗?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作用是什么?
2023-04-24ROC指标是什么意思?ROC指标最佳参数指的是什么意思?
2023-04-21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于哪年发行的?大龙邮票的是市场价值是多少?
2023-04-19